2024年10月16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培训中心的组织下,“2024年荆楚名师名家工程”校长班学员们走进双流实小,开展为期一天的跟岗学习。本次活动围绕课堂教学改革、教师专业成长等核心话题,借助课例展示、专题研讨及校园参观等多种形式,为大家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与交流的宝贵平台。
热情致辞 阐释文化
活动序幕拉开之际,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副校长龚启成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对远道而来的各位校长表达了诚挚的欢迎。他在致辞中阐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分享了学校在幸福课程构建方面的探索,以及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所设计的系列课程,为在座的校长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与启示。
观课议课 循证教研
钟洪艳老师和二年级3班的同学们为大家带来了数学课《数松果》。钟老师巧妙地运用小松鼠采摘松果的情景图片,激发学生的观察力与思考力,探讨如何高效准确地统计松果数量。整个教学过程中,钟老师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细致观察、逻辑推理及归纳总结,自主发现数学规律,并在独立思考、自创口诀、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模式下,熟练掌握了5的乘法口诀。课堂上,孩子们认真思考、积极表达个人见解,彰显着我校“乐思数学”的课堂教学主张。
随后,二年级数学观课小组的教师们从“时间计量、单生应答人次分析与统计、学生游离(投入)状态、小组合作状态、学习任务观察和作品分析”六个维度对“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王悦阳老师还结合“AI智能系统”提供的数据报告,从课程设计、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表现及课堂氛围四个维度,对钟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综合评价。
双流实小始终坚守“不观课不教研”的校本教研原则,通过细致观察课堂动态、深入剖析现象背后的深层问题,不断提升课堂品质,用实际行动呈现出“高站位、高质量和低负担”的课堂样态。
专题分享 智慧碰撞
龚启成副校长以《人机协同,驱动学校教研转型》为主题进行分享。龚校长先概述了我校校本教研活动转型的缘起及面临的挑战,详尽阐述了学校实施AI智能驱动的“三段四环”循证教研模式及具体实施路径,让来宾们看见我校“三段四环”循证教研下,通过赋予教师课堂研究的自主权、强化教研常规的组织效能、驱动教研质量管理的升级以及促进教育资源的优质均衡与整合为校本教研带来的变化。
教育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王晨园聚焦《教育神经科学视角下的课堂教学革新》这一主题,从“数据启思、脑育启航、深耕不辍”三个方面开展讲述,重点提出基于脑科学的有效学习发生及常态化需要靠科学且体系化的课程建设加以贯彻和完成,并介绍了我校基于脑科学“构建了一套模式、形成了一套策略、实施了一系列变革”,最终让脑科学相关研究推动“科学施教”成为现实。
德育处副主任唐葶以《全方位、多渠道,共促幸福学生成长》为主题,分享了我校少先队工作的六大要点:明确少先队组织的工作方针与目标;完善组织架构与制度;强化少先队阵地建设;拓展资源并开发特色课程;实施多元化评价体系以助力学生幸福成长;规范少先队与共青团衔接工作,推动优秀少先队员向团组织发展。
教育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吴娟在《构建学习型组织,助力幸福教育专业发展》的专题分享中,围绕学习型组织的构建依据、内涵、建设策略及其成效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她详细阐述了学习型组织构建的理论基础与实践需求,解析了学习型组织所蕴含的持续学习、共享知识、共同成长的核心理念。同时,吴主任还分享了我校在学习型组织建设方面的具体策略,即运行现代学校治理机制和搭建“1-3-7-2”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体系等。
今天的活动,不仅展示了我校在教育创新领域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成果,也为来宾们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加深了大家对教师专业成长与学校教育创新的理解,为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